字體大小
丹田呼吸,亦就是一般俗稱的腹式呼吸,它亦是練就氣功最基本的功法。丹田呼吸的健康效果實在太多了。簡單來說,我們一般人都採用胸腔呼吸,所以氧氣只能達到胸腔而已,並無法充分提供身體所需的氧氣,進而活化細胞,促進新陳代謝。更深一層來說,丹田是氣的儲藏室,更是全身氣的源頭與來源,丹田的能量夠,才能提供全身所需的能量。
吸氣時丹田鼓起,吐氣時丹田內陷
這裡談到的丹田,指的是下丹田;即在肚臍下方三指寬地方。
吸氣時,氣由鼻子進入到丹田,直到丹田地方凸起;並將氣吸飽存丹田;吸氣時需搭配舌頂上顎。
丹田吸飽氣之後,可以暫停1-2秒,再將氣慢慢由鼻子(或嘴巴)吐出。
吐氣時,氣由丹田慢慢至鼻子(或嘴巴),在由鼻子(或嘴巴)慢慢吐出;吐氣時需搭配舌頂上顎。
一吸一吐時,應將氣慢慢由鼻吸入,慢慢吐出,通常吐氣要比吸氣更慢,而且越慢越好,而且要細、勻、深、長。
吸吐的節奏是 : 吸氣 → 稍停(1-2秒)→ 吐氣,這循環節奏會隨著練習及氣順,循環秒數會拉長,即吸吐之間越來越慢。
練習丹田呼吸的姿勢不受限制,站著、坐著、盤腿坐姿都可以,以可以讓身體放鬆最重要。
丹田呼吸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任何場所皆可以。當然如果可以在空氣品質較好的地方,效果會更好。
暖身,即是簡單做一下伸展及拉筋運動,就如同運動前要先暖身一下的意思相同。靜坐前稍做暖身,除了可提昇氣血循環,增加靜坐的效果之外,還可以降低腿部酸麻感,延長靜坐時間。
暖身一下,可以讓身體更柔軟、舒暢,這對靜坐的過程中有非常大的幫助,尤其對一些工作壓力大的人,通常身體僵硬度會比較高,初期靜坐的時候會因為這個僵硬感,讓靜坐時會讓身體的舒服感比較不足,甚至成為靜下心的阻礙,如能靜坐前適度的暖身、拉筋,避免身體過度僵硬或循環不順,會有助於後續靜作時間拉長,甚至獲得一個更好的靜坐體驗。
運動前的暖身、拉筋,可以降低運動傷害。
靜坐前的暖身、拉筋,可以降低身體僵硬不適的阻礙,進而獲得更好的靜坐體驗。
坐姿可採用散盤、單盤或雙盤,依個人身體柔軟度選擇,切勿強迫自己過度盤結腿部。循環不好,或不適宜盤腿的人,就直接坐在椅子上面,腿部微彎曲或自然伸直即可。
背要直、要正,兩肩要放鬆,不要聳起來,頭也要擺正,下巴微縮,脊椎必須挺直,兩眼平。
視前方後再輕輕閉閤,眼睛閉八分,開二分。(如果真的需要完全閉閤,則兩眼雖然閉起來了,但眼珠還是向前看,就像拿著一張簾子掛在眼前一樣,這樣閉眼打坐才不會睡著。如果眼珠向下的話,很快就睡著了)。
結手印:
請注意:手部的姿勢擺放,各家法門都有所不同,這裡分享的手結禪定印及知識印,只是其中的兩種,不是唯二。
禪定印:兩手四指併攏,掌心朝上,左手放在右手上 ,兩拇指輕輕接觸,放在肚臍丹田附近上。
智慧印(知識印):將大拇指和食指相對,其他三指直伸,手掌向上放在膝蓋上。
建議要搭配靜坐墊使用,將臀部墊高(不是席地而坐的盤腿坐姿),避免過度對腰椎及膝蓋造成壓力及負擔,長期下來造成不可預期的肢體傷害。
另外就是藉由靜坐毛毯,強化下半身的保暖性,促進腰部、腿部下肢的循環性,有助於靜坐時間的拉長及靜坐體驗的效果提升。
當然有些人並不適合盤腿,這時候你只要找一張椅子,直接坐在上面,雙腳自然伸直或微彎即可,就可以開始你的靜坐,不適合盤腿靜坐,切勿勉強!
調心:靜坐中免不了會妄念叢生,如何避免呢?就是要調心。調心的功夫很重要,什麼是調心?就是調伏妄念,平時要多多練習「專心」,因為心若能保持專一,自然就不容易散亂,也不易有妄念,而且也比較不浪費心靈能量。
調息:除了一般我們常見的「數息、觀息」的調息方式,初期我個人推薦配合丹田呼吸,採鼻進、鼻出的調息方式來做調息,除了有氧氣效果,並可以轉化妄念,但方法再好,最重要的還是要「多練習」。
人的善念很重要,就是心的出發點需要正知正念。若心不具備正知正念,盲目追求神通,容易引來邪氣外力入侵,進而走火入魔。所以靜坐是不能急的,最好配合修行能量(需具備正知正念的態度),齊頭並進,一步一腳印慢慢來。
收功時,可將雙掌掌心互相摩擦搓揉一下,再用雙掌(掌心有點溫熱)適度的溫熱搓揉臉部,同時可將雙掌直接貼附於雙膝,並給予雙膝適度的推柔,一來用雙掌的氣推動腿部的氣,減緩腿部酸麻,二來可以舒緩身體肢體不適後,再慢慢起身。
最好跟有經驗的專業老師學習。
靜坐一定要保持「正知正念」的態度,修持正能量。
狀況不對(靈動或氣動),自己無法掌握就停止。
初學者可以選擇白天的早上練習(陽氣強)。
初學者初期可以採共修方式學習在道場靜坐。
數息也就是數自己的呼吸。輕輕鬆鬆的感受自己的呼吸,吸氣時不理會它,只在每次吐氣時,數吐氣的次數,從1數到10之後,再回到1數到10,如此反覆的數。
吐氣的時候,尤其注意到吐氣快要停的那個剎那,把注意力集中在上面。數息時如果有任何的雜念、妄想或是甚至忘記數到哪裡,都不必在意,就回到1重新數就好,如此反覆的練習,即是數息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觀息也就是觀察自己的呼吸。輕輕鬆鬆的看著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的呼吸,看看自己的呼吸是長還是短,觀察自己每一個吸氣吐氣有什麼不同,甚至是氣的流向。
同樣的在吐氣快要停的時候,特別關注到吐氣和吸氣間的剎那,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丹田,觀想自己的丹田與呼吸的和諧性。心裡有雜念、有思緒,都不去理會它,不斷的回到觀息的方法,就是輕輕鬆鬆看著自己的呼吸。
透過數息、觀息的練習可以讓心專注於自己的呼吸,且心會慢慢的靜下來,也會讓呼吸變得更細、勻、深、長,這是一種在靜坐時可以讓心專注,避免干擾,最後讓心靜下來的功法,尤其對於一些靜坐的初學者更是幫助良多。
心平氣和:即心靜,氣也靜,此時對於身體的能量消耗是最低,新陳代謝、血液循環也會較慢,所以當我們在盤腿時,下盤也比較不會有阻塞的疑慮。註:長時間盤腿靜坐、一定要心平氣和。
迴圈概念:兩腿盤坐,是一個下半身的迴圈。手的四指併攏姆指相接(肺經),是一個上半身的迴圈,兩個迴圈讓氣的循環更近、更順,當場亦可以降低能量消耗,平常靜坐前或過程中,可以適度起動迴圈氣的運轉(練氣的迴圈)。
下半身迴圈:左腳→下半身→右腳。上半身迴圈:左手→胸部→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