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對於靜坐盤腿的心得分享

心得分享,不是唯一
觀點不同,敬請包容

前言 :

以下分享的盤腿定義是在靜坐、打坐時的盤腿姿勢,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盤腿姿勢(坐椅盤腿或是席地而坐的盤腿)。

在靜坐、打坐的盤腿姿勢上,我們強烈建議要搭配靜坐墊,將臀部適度的墊高(不是席地而坐的盤腿)避免對腰椎及膝蓋造成壓力及負擔,長期下來造成不可預期的肢體傷害,這是很重要的,請謹慎評估自己的靜坐環境及工具。


盤腿的優點:

經常練習盤腿,可以改善腿部、踝部、髖部的柔韌性,使兩腿、兩髖變得柔軟,有利於預防和治療關節痛。實際上,這是將整個下半身的筋拉鬆了——拉筋!另外,久練盤腿,可以放慢下半身的血液迴圈,等於增加了上半身的血液迴圈,特別是胸腔和腦部的血液迴圈。這個姿勢還能使呼吸系統不受阻礙,讓人的呼吸順暢起來。盤腿而坐,可以說是一種坐位拉筋。無論是佛家,還是道家,都倡導這種坐位拉筋方式。

另外在靜坐的過程中,盤腿,可以增強上半身氣的能量,對於氣的運用及練就有相當大的幫助。而對於修行的層面卻也可以提供腦部更多的能量,甚至讓思緒更為清楚與集中,進而提昇個人修行層面的能量。



盤腿的風險:

對於一些初學者,身體柔軟度不夠,又過於急躁產生拉筋過度,或靜坐時間過長,導致肌肉拉傷或骨骼受傷。當然對於一些腿部原本循環不好的人,則需特別注意靜坐的時間不宜過久或難度太高的盤坐姿勢。


如何避免盤腿受傷:

  • 適度搭配靜坐墊的使用(墊高臀部),減輕腿部及臀部壓力。(建議不要長時間盤腿席地而坐)

  • 盤腿姿勢應該採漸進式慢慢自我要求(散盤→單盤→雙盤/如意盤),切勿過於求好心切導致不必要的傷害。

  • 盤坐之前一定要做適度的暖身運動,避免受傷。

  • 盤坐時間必須控制得宜,慢慢練習,慢慢增加自己的靜坐時間。

  • 腿部原本循環不好的人或腿部有受傷,甚至是傷口者,這時對於盤腿需適度的避免,可改用一般坐姿來靜坐,可降低腿部傷害的風險性。



盤腿面面觀

醫學的觀點

盤腿的姿勢容易造成下半身血液循環不良,並造成膝關節的壓迫,甚至是肌肉的拉傷,尤其對於一些下肢循環不佳、糖尿病患更是風險更大。所以盤腿的姿勢應該盡量採用高坐姿勢,讓下肢的血液暢通,並減少對膝關節的壓迫及肌肉拉傷的風險。


靜坐盤腿者的觀點

盤腿的姿勢的確容易造成下半身血液循環不良,但卻可以讓上半身的循環變強,甚至增加上半身的能量及腦部的專注力及清晰度,這對一個修行者或練氣的人是很重要的,對於修行者而言,如此一來他可以藉助上半身能量的提昇來全面提昇自己的靈性及修行層次。對於練氣的人他可以藉助能量的提昇來練氣、引氣,甚至是打通自己的氣脈。

在另一方面對於盤腿的姿勢,可以鍛鍊下肢的筋絡及柔軟度,甚至是培養意志力及耐力,對於修行者或練氣的人,這是身體及意識的另一種健康層面。



我思、我得、我用

不要用單一的觀點來看待盤腿,應用全方位及全面性的思維來看待盤腿與靜坐之間的關係,避開風險,掌握機會點,如此一來對於盤腿的觀感將有所改變……

  1. 對於盤腿靜坐的確存在很多的好處,但亦存在某種程度的風險,但只要循序漸進慢慢自我要求自己的坐姿及靜坐時間,並配合拉筋運動增加身體柔軟度,如此一來便可以大大降低腿部及骨骼拉傷或下肢循環不良的問題。

  2. 盤腿靜坐無論在修行層面或養生健康層面,都具有正面的價值及意義,只要自己能夠衡量自己的程度及狀況,循序漸進慢慢自我要求,降低自己肢體風險,盤腿靜坐絕對值得推廣及自我落實的。

  3. 對於初學者可以採用較高的墊體(讓自己的雙腳,有較大的伸展空間),慢慢視自己腿部的柔軟度及盤腿姿勢,逐漸降低墊體的高度。

  4. 對於初學者可以從散盤開始,在慢慢進階到單盤,甚至是雙盤;亦就是慢慢降低自己坐姿(坐墊)的高度。

  5. 對於靜坐有興趣的人,平常可以輔以拉筋運動做為運動的項目,如此一來,拉筋有益身體健康,更可以增加身體柔軟度,讓盤腿姿勢更加安全舒暢。

  6. 對於靜坐的時間就如同坐姿一樣,衡量自己的程度及狀況,循序漸進慢慢拉長自己的靜坐時間;當然靜坐前的暖身運動是非常重要的。

  7. 靜坐是不是一定要盤腿 ? 靜坐是可以不需要盤腿的,直接坐在椅子兩腿微彎或自然伸直,靜坐盤腿應視個人身體狀況作為優先考量,切勿免強自己一定要做盤腿姿勢。

scroll-top